分享中醫房業務到位?发表时间:2021-06-23 17:04作者:朕乾技能教育培訓網 中醫以其“簡便驗廉”的特點,深受廣大群衆歡迎。然而,由于基層中醫人才匮乏,群衆看病、拿藥的問題凸顯。明光市以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爲契機,充分發揮當地中醫院龍頭作用,整合鄉鎮衛生院中醫藥資源,建立“共享智慧中藥房”,通過統一采購、管理、調劑、配送,實現線上開方、送藥上門的服務目標。 “共享中藥房”的“智醫”“智藥”功能還爲基層中醫提供了線上咨詢、審方、會診的便利,有效提升醫技水平,也爲明光市下一步培養和擴大中醫專業人才隊伍打下了基礎。 数据“多跑路” 群众“少跑腿” 前不久,家在明光市石壩鎮的謝女士因爲有慢性胃炎,想找中醫看看,用藥調理一下。她到該鎮衛生院診療室看病後,醫生直接在電腦上開藥方、信息上傳。回家後不久,代煎好的湯劑就送到了她的手中。 “我上午去鎮衛生院看病,下午就收到快遞送來的藥,沒想到這麽快。”謝女士感慨道,中藥送到家,省去了她來回奔波的苦惱。 謝女士可能沒想到的是,方便快捷的背後是明光市著力打造的共享智慧中藥房,替她解決了“最後一公裏”難題。 在明光市廣大鄉村地區,群衆對于中醫針灸、推拿、湯劑的需求高。然而,由于專業中醫師較爲缺乏且分布不均,病患看病、理療、抓藥面臨瓶頸問題。按照過去的流程,看病、開方、抓藥、煎藥需要一段時間,這對于偏遠鄉村的群衆而言,增添了諸多不便。 如何實現便捷看病、送藥上門?明光市衛健委副主任張樹忠告訴記者,讓老百姓看中醫“少跑腿”,就要借助智慧化手段,讓大數據“多跑路”,而這就需要一個中醫藥大數據庫。 2019年,明光市啓動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暨“銀針行動”工作,將中醫藥向基層化、智能化方向發展。隨著中醫藥技術逐漸深入到各個鄉村,實現信息積累,基層群衆的中醫藥服務需求得以梳理。在此基礎上,2020年5月,由明光市中醫院公開招標,遴選中藥飲片及互聯網服務供應商,正式啓動該市一體化共享智慧中藥房項目,並于當年7月初投入運行。 共享智慧中藥房整合17個鄉鎮衛生院(社區衛生服務中心)和村衛室零散的中藥房,中藥飲片由明光市中醫院統一采購、管理。總而言之,“共享”的概念就是在線下建立一個高效科學的大藥房,線上打開端口,方便群衆看病、醫生開藥,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,實現中醫藥飲片同質化管理。 在線開處方送藥“一日達” “嘀嘀嘀”,在明光市中醫院共享智慧中藥房的發藥窗口內,一張張中藥單據被打印出來,打包好的中藥正在等待郵局快遞人員前來拿取。記者透過窗口看到,多位中醫師正在秤量、調配中藥,整個藥房內整潔有序,跟過去印象裏的開放式藥房完全不同。 “我們開設共享智慧中藥房後,在藥品采購、管理、調配、煎制等方面更加專業。”明光市中醫院郭玉林院長告訴記者,醫院可以根據臨床需求,同一種中藥飲片同時采購4種不同質量品規,即統裝飲片、選裝飲片、小包裝飲片和可溯源道地飲片,供臨床醫師和病人選擇。中藥一個“窗口”進出,其好處在于信息可追溯、質量可追溯,從源頭上把好關。 “赤芍、北沙參、三棱、地黃……”記者現場看到了給謝女士開出的電子處方。每天,共享智慧中藥房都會在線收到各鄉鎮發來的中藥處方,然後開展配藥、煎制、發貨工作。藥房統一後,在配發貨之前增加了驗方審核環節,此舉也重新梳理了看病、拿藥的整個流程。 “共享中藥房成立了一體化的調劑和煎藥中心,提供調配、複核、浸泡、煎煮、灌裝全程信息追溯,即鄉鎮衛生院醫師、村醫通過線上開具中藥飲片處方,填寫好患者的詳細信息後,由藥房合理用藥軟件進行評估、篩選,不合格處方退回,合格處方通過網絡系統傳送到藥房,再由中藥師調配,煎藥中心煎制,郵政快遞免費送藥上門。”郭玉林說,中醫院醫師也會對處方進行複核,確保用藥安全合理。 “我們保證送藥時間,即上午開具的中藥飲片處方,下午中藥湯劑就可送達患者手中;下午開具的中藥飲片處方,次日上午即可送達。”據明光市共享智慧中藥房的一位工作人員介紹,不僅快遞服務擴大了覆蓋半徑,中藥煎煮也實現了機械化操作,大大提高了中藥配送效率。如今,包括謝女士在內的明光17個鄉鎮群衆,都可以享受到中藥服務上門的便利了。 截至目前,明光市基層醫療機構已通過共享智慧中藥房開具中藥飲片2029張,代煎代配藥12280劑。 問診智慧化線上練“內功” 輕點鼠標,古色古香的中醫智能診療系統界面出現在記者眼前,胃痛、哮喘緩解、不寐、虛勞、慢性胃炎……在龔殿林醫生的電腦裏,每位患者的處方注明了適應症、藥方單劑價格。他隨機點開一位患者的處方,每味藥的規格、數量、單位都標識清楚。“處方開好後,診療系統界面會實時顯示出上傳、執行、繳費進度,包括患者的代煎、代配要求都能看到。”龔殿林說。 龔殿林是明光市中醫院石壩鎮分院的一位全科醫生。他坦言,過去給病人看病、開方“一肩挑”,不僅勞心勞神,還會擔心下藥的分寸是否適度。共享智慧中藥房“上線”後,不僅解決了“藥”的問題,還添加了“醫”的功能,助力鄉鎮醫生做好診療工作。 張樹忠告訴記者,共享智慧中藥房的“醫”指的是智慧輔助診療平台,主要是醫生結合系統對望、聞、問、切等相關中醫診斷症候的提示、引導,得出中醫診斷,並直接開具處方或者調用經方、驗方及明光市中醫院嵌入的協定處方。“系統推薦適宜的方劑,同時還可推薦中醫適宜技術人體穴位模型,引導中醫人員選用正確的適宜技術進行輔助治療。”在張樹忠的描繪下,輔助診療就像在線聘請一位中醫專家,實時爲鄉鎮醫生、村醫“把把關”“號號脈”。 “遇到疑難雜症,我們可以在線咨詢明光市中醫院專家,並請他們通過音頻、視頻爲患者進行遠程會診。”龔殿林坦言,診療平台上線後,身邊如同多了一位老師,在平台裏還可以調閱曆代名醫經典醫案,對提升臨床診療水平大有裨益。 線上有了“智醫”,線下仍需助力,明光市借助共享中藥房的智慧化優勢,在“專”字上作文章。 記者在明光市石壩鎮、澗溪鎮衛生院內看到,中醫院、鎮分院專家團隊的簡介以及專家坐診時間張貼在院內醒目位置。“內二科、普外科、針灸推拿科,每位專家擅長的醫技直接下沈到鄉鎮開展服務。”郭玉林說,明光市中醫院將各領域的專家向基層有效延伸。在開展服務的同時,對鄉鎮衛生院醫師、村醫進行業務指導,不斷提升他們的綜合診療能力。 “我們正在和安徽中醫藥大學開展合作,選拔一批非中醫類別的醫師,參加爲期2年的西學中培訓。此舉旨在爲明光市培育一批基層急需的中醫人才,緩解人才短缺問題。”張樹忠告訴記者。 學曆提升 / |